東南網11月4日訊(本網記者 張立慶)日前,省教育廳、網信辦、公安廳等六部門研究制定了《福建省規范校外線上培訓工作方案(備案細則)》,《方案》規定,今后,凡在福建省范圍內面向中小學生開展的學科類校外線上培訓活動,均需提交備案材料備案審查。學科類培訓包含語文、數學、英語、思想政治、歷史、地理、物理、化學、生物9門學科。根據《方案》,面向福建省中小學生開展的學科類校外線上培訓活動,其主辦機構、業務信息、培訓人員、培訓內容、機構承諾等均被納入備案管理范圍,需進行備案審查。
《方案》表示,按照國務院和省政府部署要求,教育、網信、公安、廣電、通信、“掃黃打非”等部門結合各自職能,分工負責,齊抓共管,形成工作合力。
我省將采取“互聯網+監管”新模式,按照備案審查、逐一排查、全面整改、加強監管等流程,有計劃、分步驟開展規范工作,積極穩妥推進。2019年12月底前,完成校外線上培訓機構的備案排查工作;2020年12月底前,基本建立全省統一、部門協同、上下聯動的監管體系,基本形成政府科學監管、培訓有序開展、學生自主選擇的格局。
課程設置不得超出國家學科課程標準
《方案》明確,課程設置符合中小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能力,學科類課程培訓內容須與招生對象所處年級相匹配、與學生個體能力相適應,不得超出相應的國家學科課程標準,不得隨意提高教學難度和加快教學進度。培訓內容和培訓數據信息須留存1年以上,其中直播教學的影像須留存至少6個月。
培訓時長。根據學生年齡、年級合理設置課程培訓時長,每節課持續時間不得超過40分鐘,課程間隔不少于10分鐘。面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直播類培訓活動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1:00。校外線上培訓平臺應當具備護眼功能和家長監管功能。
平臺顯著位置公布培訓人員信息
不得聘用中小學校在職教師。從事學科知識培訓的人員應具有國家規定的相應教師資格。聘用外籍人員須符合國家有關規定。平臺和課程界面的顯著位置公布培訓人員姓名、照片和教師資格證等信息。外籍培訓人員還需公布學習、工作和教學經歷。
防止泄露學生隱私
按照“后臺實名、前臺自愿”原則,經培訓對象及其監護人同意后,對培訓對象進行真實身份信息認證。做好信息和數據安全防護,防止泄露學生隱私,不得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培訓對象信息。用戶行為日志須留存1年以上。
嚴禁超出服務能力收取預付資金
收費時段與教學安排應協調一致,收取的預付資金總規模應與服務能力相匹配,嚴禁超出服務能力收取預付資金,預付資金只能用于教育培訓業務,不得用于其他投資,保障資金安全。按課時收費的,每科不得一次性收取超過60課時的費用;按培訓周期收費的,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。
本文地址:/rcpx/12955.html
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,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